嘀!这是一份独属师大人的传承!
#独属于师大er的传承#
近期教资成绩已经公布,希望师大er们都有顺利通关!紧张查询过后,大家还记得自己当初向往老师这个职业的初心吗?
现在,就让我们走进诲人不倦的老师和莘莘学子之间接力前行的故事,感受师与生之间那份可爱可亲的情感,回味那份美好和动容。
TO TEACHER
你的光荣,我愿继续!
卢玉栋老师
(2001届毕业生)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卢玉栋老师来自永泰县西安村,“村里很穷,觉得最好的出路就是念书。”后来,勤奋的卢老师考研时取得了第一名,但他却在读研与当中学老师之间犹豫徘徊。这时,导师的话给了卢老师方向,“家里穷,那就更应该念研究生,我希望你用科技改变命运。”从那时起,一颗科研理想的种子就在卢老师的心中播下。
“导师给我传递了一个理念,就是做科研要学会顶天立地。”卢老师说,“顶天就是要努力去突破一个理论;立地就是科研成果要能够沉下去,能够在企业中应用,转化为生活所需要的一些东西。”卢老师将导师的教导铭记于心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。2014年,卢老师成为省科技厅首批科技特派员,弥补了企业的需要和实验室研究之间的差距,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寻常百姓都可以享受到的实用产品,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也造福了千家万户。
陈意香同学
化学与材料学院2019级学生
时光荏苒,卢老师也迎来了自己的一批批学生,陈意香同学就是其中之一。她因为对化妆品和天然产物制作感兴趣,在大二开学前两个星期就加入了卢老师的课题组。陈意香对卢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严谨,“在我们做《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书》的时候,连标点符号错了老师都会帮我们指正出来。”
这样严谨细致的态度也延续在科研工作当中,一个课题,卢老师会要求大家花大量时间去查文献,而不是一开始就闷头做实验,这帮助同学们少走了许多弯路。此外,卢老师还有许多发明创造,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。这样的创新精神也在不断激励着陈意香同学,“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了最好,我们都非常崇拜老师,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。”
TO TEACHER
你的温暖,我想传承!
黄丽华老师
(2002届毕业生)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一中学语文老师、三明市岗位能手、学科带头人、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获得者
“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很优秀、也很幽默,我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,回到中学教书。”当年,黄丽华老师在自己老师的影响下,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于是她也立志成为一名语文教师,便选择了师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。
进入大学之后,黄老师的理想更加坚定了。当时,师大中文系的孙绍振教授、颜纯钧教授虽然已经苍颜白发,但他们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,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节课,不知疲倦地带着每一批学生。“他们对知识、对专业的那种追求好像是永无止境的,真的把教师当成一种终身事业。”这种人格魅力令黄老师感到十分钦佩。“育人为先,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在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下,黄丽华老师便立志将这种品质传承下去,做一个专业过硬又能立德树人的老师。
高靖怡同学
文学院2021级学生
“黄老师总是带着笑,就像一个亲切的朋友。”在高中时期,黄老师曾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温暖与感动,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令高靖怡同学获益匪浅,“这个大朋友会理解你、帮助你、指引你,给你一些家人、朋友都给不了的东西。”
在课堂上,黄老师常常旁征博引,讲述一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,或是她自己的、或是别人的。这样轻松活泼而又诚意满满的教学方式深深地打动了高靖怡,“她的课贴近生活,从来没有生硬的灌输,而是让我们真正地去感悟、体味。”这样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业上,也体现在为人上。“黄老师鼓励我们站上讲台表现自己,她总是把机会留给我们,认真倾听我们的发言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充”高靖怡说,“她教会我如何为人师表,去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,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光。”
TO TEACHER
你的教导,我将铭记
孙清玲老师
(1995届毕业生)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孙清玲老师在师大读书时,遇到了很多可爱可敬的老师,其中的一位影响了孙老师的一生,那就是卢建一教授。“卢建一老师完全把我们当孩子看待,体谅尊重弱势的学生,教我们如何避免走弯路,处理一些生活难题,从不求回报,甚至连学生毕业后想上门看望她都不被允许。”而孙老师也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,传承着这种人文关怀。
当孙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,她感到的更多的是责任与压力,“生怕误人子弟,生怕学生不喜欢我的课,所以宁可牺牲科研,也要把时间花在教学上。”孙老师不仅对教学工作十分重视,在学业之外,她也在关注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,“我希望他们真诚善良、热爱生活,对自己的学业事业要尽力而为,至于成就,则是其次的。”
张至菁同学
社会历史学院2020级学生
张至菁曾在初入大学时遇到过许多学习方面的困难,有时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,而临近期末,又要面对数十万字的浩繁卷帙,为此她倍感焦虑。进入大二,张至菁遇到了孙清玲教授,“她要求我们每周必须看一本历史读物,还要对此小测。”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,张至菁的知识面不断扩展,不仅能够更快理解课堂上出现的新知识,在面对考试时也可以从容不迫。
“学历史一周不看两三本书,还算学历史的吗?”孙清玲教授的代名词就是“多看书”。在孙老师的引导下,张至菁在阅读中学会了自己去拼凑一个历史事件的完整链接。“孙老师教给我的东西就是博览群书、自主探索,这是她传承给我的一个东西,也是我们师生之间的一个链接。如果以后我也能成为一名老师,我也会把它传递给我的学生。如果不能做老师,我就把它延续在生活里。”
在福建师范大学,这样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,这样的精神也将不断传承赓续。所谓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师生之间的链接珍贵而坚固,传递在生活中,印刻在骨髓里。
东西南北春常在
唯有师恩留心间
这是师生之间永不褪色的承诺
知明行笃立诚致广
重教勤学求实创新
这是师大人永续传承的校训精神和优良校风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
让我们弦歌不辍砥砺前行
让师大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华
独属于师大er的传承
乘风破浪炼军魂
图文来源: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宇昕
制图:胡可欣
你们动作整齐、英姿飒爽;精神饱满,意气风发!“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?”那些青春里闪耀的故事,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!
往期推荐
文案|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成奇远 赵欣瑶 高靖怡 谢佳佳
图片 | 受访人提供
编辑|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胡可欣
校审 | 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阮雨柔
责编 | 黄佳淑
传承星火,不忘师恩!